秸稈其實就是農作物在生產之后所遺留在田地當中的莖稈部分,其中在我國玉米秸稈的遺留量是相當大的。之前對于秸稈的處理主要還是以焚燒方式為主,但是焚燒對環境也會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如今在我國各地都在號召用更加綠色生態化的模式去解決秸稈遺留的問題。
作為我國的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每年的農作物秸稈產量都是相當高的,為解決秸稈利用問題,省內各市也是各出奇招。近些年來,大慶市也在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還田工作,如今全市的玉米秸稈覆蓋免耕還田的面積已經位居全省的首位。
在大慶市胡路區銀浪牧場的玉米地塊,大馬力的拖拉機已經開始在地下作業了,原本在地表上的玉米茬子和秸稈都會隨著機械的工作從而被深翻到地下,從而成為土地的肥料。在深埋在地下之后,秸稈會通過雨水的侵蝕,從而轉化成有機肥,增加土地的費力。
秸稈還田其實是一個長效增收的過程,在秸稈還田的第一年,因為土壤有極致的增加,畝產糧食產量能夠增加大約20斤,而隨著成年累月的接管還田工作還能夠讓土壤有機質大幅度提升,改善土壤辦結的問題。等到三年之后,原本一塊普通產量的田地就會變成豐產田。
除了在春秋階段做秸稈還田工作之外,大慶市還在推廣農機具的升級和運用,如今免耕播種機已經在五區四縣全面鋪開,不用坐水、不用整地的原壟免耕直播,不僅省時省力,還大大節省了成本。
據悉,如今大慶市的秸稈還田的利用率已經達到了58.3%,其中玉米秸稈的覆蓋免耕還田作業面積已經達到了320多萬畝、占全省40%以上,居全省首位。在今年大慶還將繼續的擴大秸稈還田的利用量,讓更多的土地肥沃豐產。